无人效率比肩人工,矿山无人驾驶完成0到1突破

发布时间:2025-05-19 10:18来源:盖世汽车阅读量:17199   

2020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8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指出:到2025年,大型煤矿和灾害严重煤矿基本实现智能化,露天煤矿实现智能连续作业和无人化运输。

在踏歌智行副总裁兼董事长助理赵斌看来,正是从2020年开始,矿山无人驾驶产业进入了一个全新发展阶段,包括踏歌智行在内的头部企业开始逐步具备在一个矿区让几十辆甚至上台辆无人驾驶矿卡常态化和批量化运营的能力,并形成了一些具备示范效应的标杆无人驾驶矿区。

在5月15日至17日,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和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专用车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暨专用车科技展期间,赵斌表示:“目前已经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矿山无人驾驶产业已经进入到了一个从1到10的发展阶段,行业渗透率已经在2024年突破1%,会迅速提升至10%。

图源:踏歌智行

作为一家成立于2016年的企业,踏歌智行是国家级高新技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专注于矿用车无人驾驶技术、产品研发和无人矿山整体工程化设计及实施。其推出“车-地-云”架构,奠定了矿区无人运输解决方案的框架基础,并搭建由车载系统、地面系统、云控平台三部分组成的“旷谷”无人运输一站式解决方案。

截至目前,踏歌智行已累计服务超过30个智能化露天矿无人驾驶运输项目,500余辆无人驾驶矿用车累计安全运行近1000万小时。其中,在新疆一处露天煤矿中,踏歌智行就有70多辆无人矿卡进行常态化运营。

“在最适合无人驾驶运营的场景下,大家的效率其实都达到80%、90%,甚至接近100%的人工效率了。”在赵斌看来,如果矿区的作业工矿合适,无人驾驶矿卡的工作效率已经基本和人工驾驶相同,而且随着技术的持续迭代,无人驾驶矿卡的效率甚至有望突破人工极限,“最新的数据是,矿山无人驾驶在最好的场景下,它们的周均效率可以到110%,今年我们要冲到120%。”

甚至和国外的头部矿山无人驾驶企业日本小松制作所、美国卡特彼勒相比,赵斌认为中国企业也已经在技术上实现弯道超车。

“跟头部的两家海外企业相比,大家能在一个水平线上竞争,中国某种程度上规模化已经超过他们了。”赵斌认为中国矿山无人驾驶企业受益于国内的无人驾驶产业大环境,实现了更高程度的智能化,包括大模型的应用。相比之下,小松和卡特更多还是基于纯规控,只是因为起步更高,两家公司在特定场景中已经做的很清楚了。

图源:踏歌智行

虽然技术进步明显,而且已经出现了部分高效率标杆无人驾驶矿区,但是据亿欧汽车观察,在进一步的推广中,相关企业并不能直接批量化复制已有的矿山无人驾驶系统。

对此,赵斌也非常坦诚的表示,这也说明矿山无人驾驶在技术上还没有那么成熟,“对于不同场景和不同的矿,不同作业环境的适配度,其实相对来讲没有那么理想,如果说你任何一个只要是大差不差的矿,我进去之后一个月都能稳定地跑到90%以上的效率,矿方当然愿意用了,但是现在做不到。”

赵斌认为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整个产业刚刚完成从0到1的突破,只是刚刚进入从1到10的阶段,而不是从10到100的阶段。

虽然还没有进入到无限制扩张阶段,但对于踏歌智行来说,好消息是核心毛利率已经完成转正,预计在2025年可以实现公司整体毛利率转正。这就意味着,踏歌智行将不会害怕扩大规模,而是尽可能打造更多的标杆矿区。

“我们今年追求的不是矿的数量,更多的是至少50台以上的标杆项目要多做一些,相当于加的是这种批量化复制的能力。”赵斌表示。

近年来,主管部门对矿山无人驾驶的支持,对安全生产的重视以及今年以来煤炭价格的回落,都让矿山企业越来越重视引入矿山无人驾驶。这无疑为矿山无人驾驶企业的发展带来机遇,“矿方会比较关注无人驾驶,由此也会促使矿企与无人驾驶公司进行交流。”

除了国内,出海也正在成为行业趋势。特别是海外的露天矿数量更多,市场前景也更为广阔,利润也更为优厚,只是培育的时间可能更长。

目前,中国矿山无人驾驶已经开始积极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赵斌认为可以首先考虑有矿产发展潜力和人力成本相对不那么便宜的国家和地区。对于所需的培育时间成本,赵斌认为可以参考其他行业出海的趋势,而且只要矿山无人驾驶能在国内实现商业化落地,就不怕醋海,“中国先打个样,新能源不也是这么来的吗?”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